在循環水處理系統中,結垢是影響系統安全運行的主要問題之一,到目前為止,在水循環中添加一定量的循環水阻垢劑仍然是控制結垢的重要方法,對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使用本產品,我們需要對其性能進行評定。
在工業循環水阻垢劑的評定中,常用的主要方法有靜態阻垢評定法、極限碳酸鹽法、稱垢重法、鼓泡法臨界pH值法、pH位移法,另外國外還研究出了通過監測溶液電導率計算溶液的相對過飽和度來評價阻垢效果的評定方法。研究表明,極限碳酸鹽法、鼓泡法是EDTA滴定上層清液或濾液中穩定的鈣離子濃度,以其中穩定的鈣離子濃度的多少來評價阻垢性能的優劣。
pH位移法和電導率法是測定溶液因Ca2+與CO3-的結合而引起的溶液pH和電導率變化的評定方法。王風云等人通過研究提出,由于碳酸鈣晶體的生長和老化不能引起溶液中H*濃度和導電粒子的變化。因此,pH位移法和電導率法只是單純的測定阻垢劑的螯合能力。由于這些常規的評定方法所測的主要是螯合性能,很少顧及分散和晶格畸變能力,所以這些方法只適用于中低硬度的水處理系統,而對高硬度水質中阻垢劑性能的評價將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為此有人提出了一種硬垢測定方法,能夠同時測定阻垢劑的螯合、分散、晶格畸變能力,其步驟是按鼓泡法進行阻垢實驗,用過量的鹽酸溶液洗滌器壁上殘留的硬垢,稀釋洗滌液,分析其中鈣離子的濃度,鈣離子濃度越高,硬垢量越大,阻垢效果越好。其所得結果與動態現場實踐效果一致,因此是一種具有實用性價值的阻垢劑評定方法。
所以,為了更好的對循環水阻垢劑進行評定,科技人員在對循環水阻垢劑不斷的研究中得出,硬垢測定方法是一種偏差較小、使用價值比較高的評定方法,相信能夠未來將會不斷地被推廣。
小編:xin
整改日期:2019.9.16